这轮牛市是不是最难赚钱的一轮?

DislikeComment

作者:0xFacai,BlockBeats

早上醒过来发现,我彻底归零了。过去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在抄底,每天都在补仓,大家都说“真正的牛市还在后头”,我信了,直到今天收到最后一条爆仓消息。

钱包也是一样的,里面只剩不到500刀了。我刚入圈不到一年,三四月份那会儿赚得很开心,巅峰的时候我的资产是入圈时的50倍。作为一个应届生,我用三个月赚到了同学几年才能赚到的钱,当时觉得特有优越感,但今天市场教育了我。

今早刚打开Binance的时候,还以为他们把自选列表改成了首页显示,后来才发现这就是涨幅榜。入圈以来第一次见红色的Binance涨幅榜,我从来没想过原来跌得少也是一种本事。

最近大家都在说这轮牛市是“地狱级难度”,今年我吃的每一顿饭局,基本都是在听别人跟我抱怨太难了,不管是散户韭菜,还是VC或者项目方。

平复了一下情绪后我就一直在回顾过去这半年,从DePIN归零到AI证伪再到memePVP,从铭文已死到VC币已死再到撸毛已死,好像不光是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难赚钱,而是行业里的大多数人都很难赚钱。

ETF是最后一口海洛因

半年前比特币现货ETF通过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狂暴大牛市来了。当时身边一个同事跟我说他觉得这牛市来得很拧巴,行业里没看到什么有意思的创新和叙事,但却一堆人在喊加密革命,现在看来他是对的。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币圈就像在吸海洛因,而ETF就是这最后一口。

这半年和同行交流下来,自从去年一连串行业机构暴雷事件后,币圈就对“盘子”“庞氏”这些词看开了,开始彻底拥抱骗局,有次和一位VC朋友吃饭,他半开玩笑地给我说“现在说一个项目庞氏是褒义词”,但仔细一想发现确实是实话。

能明显感受到LUNA、三箭、FTX这些项目和机构给圈子里面的人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就是现在大家都觉得你越是资金盘、越庞氏、越是高杠杆,上涨的速度就越快,而大多数机构和散户其实不Care什么区块链的狗屁价值,大家就想让自己的5000美元在一个月后变成5000万美元。

所以其实大家现在抱怨没有新叙事,我觉得不是的,作为一个入圈新人,我至少在前几个月还是能感受到这个行业有很多新东西,不管是铭文或者AI还是meme,每天都在刷新认知,只不过是在后来和更多同行交流后才知道,很多这些所谓新概念其实是旧瓶装新酒。

因此我对这个行业就形成了一个世界观,这个圈子其实不在意创新,新叙事只是大家迷幻别人和自己的、一口一口的海洛因,没活力了就来一口,但毒瘾过后剩下的全是痛苦和疑惑。

你好好想,真的好好想想,这轮周期的哪个叙事不是这样的?就拿铭文来说,从去年3月份出来被骂抄袭ERC20,到5月份大暴涨拉进OKX,最后到年底的时候直接VC机构和公链入场,莫名其妙砸一堆钱,然后这个东西就从“抄袭土狗”变成了“金铲子”。但实际上谁心里不是门清,这玩意儿就是垃圾。

铭文海洛因吸完后,大家又悟了,“哦!原来新的代币标准就是创新,就是下一个百倍!”,于是乎Solana上的Analysoor从铭文变成铲子然后变成(ZERO,ONE),然后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NUTS因为从图变成了币价格一天翻了10倍,继而引发一连串404图文转换的意淫自嗨。

还有AI,我这两天细想到底,其实逻辑不就是现在美股和风投圈AI热度最火么,再找不到其他别的原因了,你会发现涨的最猛的就是一个LOGO和名字都模仿英伟达的meme币$GPU。有一次和一位被大交易所投了的AI项目创始人,他的项目是做去中心化大模型聚合,当时他明确地和我说,去中心化的这套路子是不可能打得过巨头AI的,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做,他回答“但我觉得还是可以试试”,令我印象很深刻。这是最搞笑的,大家都知道去中心化AI是狗屁,没想到从创业者到VC再到交易所,每个人都装得那么认真,从IO到ATH,全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最后亚马逊成为大赢家。

我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样,但至少从我入圈以来,币圈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鳄鱼农场,每个人都在等着流动性来,然后狠狠咬上一口肉。但大家钱都拿出来了,却发现没有新东西,所以只能一口一口地吸粉,盼着ETF流动性来拯救自己,结果发现ETF其实是自己洗的最后一口海洛因。市场没有流动性,没有人能救你。

毒瘾过后,大家清醒了,然后预期的牛市成为币圈史上最惨烈的PVP战场。大家炒无可炒,最后选择meme娱乐至死,炒币的频率从一年变成一个月最后变成一天,币价的翻倍时间从一个周变成一天最后变成一小时,盘子的市值也从几亿美金变成几百万美金最后变成几万美金,炒币格言从“钻石手”变成“不要格局”。没了海洛因,所有人都在抓狂抢跑。

价值币割我最狠,但VC也不好过

之前还有一个被骂很多的是“高FDV低市值”的现象,有一阵子我也骂的特别狠,因为我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逻辑去分析、去赚钱了,每天都在写看似有理有据的深度分析,实则晚上一两点后赌狗灵魂尽显。我越来越难给这种高估值找出正当的理由,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说的话,我觉得自己是在助纣为虐,帮着机构割新人韭菜,最后连着自己一起割了。

之前读Cobie写的文章,觉得他说的很对,所有代币/项目/机会的价值发现,全部都在一级市场完成了,导致二级已经无人可接。前段时间和国内一位头部VC的朋友喝咖啡,他给我讲了个案例:一个做ZK隐私基建的小项目,在活动开幕当天估值500万,到了第二天就在以2000万估值重新融资了。不是没有涨幅,只是你看不见,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你没资格。

上个月和一位同行闲聊时辩论,他说牛初时第一个涨起来的几亿美金大币就是TIA,板块龙头,妥妥的VC币,但还是在给了大范围空投后,从2刀拉到了17刀,甚至被说成是“新(3,3)”、“本轮牛市最好的收益策略”。还有SOL、TON、ENA、NOT,个个都是这样,大市值,但就是一路拉。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反驳,其实之前我甚至给自己总结了一个逻辑,就是这轮周期要玩“强庄币”,他们有格局,他们有理想,直到最近看到这些“强庄币”的走势后我才反应过来,脱离流动性谈格局,就像脱离金钱谈爱情一样。

呼声最大的这些多链叙事,现在跌得妈都不认识

其实在媒体的一个好处就是,你有的时候能感知到一些叙事背后有推手,比如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网站上关于“SOL的新机遇”一类的文章突然多了起来,我当时还纳闷,这些人是都抽抽了?后来等价格涨到四五十刀的时候才了解到,背后发生了很多OTC交易。

TON也是一样,从TON基金会在Token2049上联动Telegram后,一些列的投稿就蜂拥而至了,还有各种生态项目主动过来约专访,后来一位前阿里的朋友在和我聊天的时候也展现出很坚定的看好情绪,种种这些其实都是被我忽视的“信号”,现在让我悔之晚矣。

然而即便是强庄,在没有流动性的时候也是当屁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看推特上到处都是义无反顾在190刀高位坚决重新SOL里的新教徒,当人们终于有了新的共识和信仰后,上涨也就来到了“最后一棒”的环节。现在来看,TIA、ENA、NOT,哪个不是这样?

但反过来想,VC和做市商也难,他们体量在那里、KPI在那里,资金必须部署出去,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今天看到ChainCatcher采访VC们的一篇文章,有的时候他们也是大冤种,为了叙事或者追逐热点买单,把估值追到天上,最后发现散户不买账,手上的一堆币也被各种锁仓困住,留下来的只剩“纸面富贵”。

很多VC朋友在退出问题上给我的反馈,总结下来就是两个字:焦虑。虽然现在账面上自己的投资还有个两三倍的回报,但大家心里都清楚,等自己的份额解锁后,肯定就不是现在这个价了,再加上现在市场流动性还在枯竭,总得想些办法回血。据我个人了解,前阵子很多VC都开始场外OTC自己的锁仓额度,以前打个七折八折就够狠了,现在直接是两折三折,主打一个保命要紧。

我个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想法真的很悲观,那就是还得死一批VC。因为如果市场从这里开始好转,这些风险偏好超高、行业责任感超低的VC以及他们手上的包就会活下来,那这样就没人受到任何教育,现在爆发出来的问题,以后还会再次爆发,那我们和华尔街有啥区别?

我很同情那些在“地狱难度”挣扎的VC朋友,但接下来的情况可能还会更糟。

所以问题在哪里?

前一阵子和一个零零后学弟朋友聊天,他从20年开始炒币,现在把所有赚到的钱全都出金,然后借了很多日元买美债,现在息差每个月能有好几千刀,他给说,自己可以躺平到2030年。我一听悟了,现在但凡是个有钱人,好像都在玩这套吸血游戏,那市场上还怎么可能有钱呢?那次谈话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加息对币圈的切实影响,以前觉得降息只是预期,现在觉得降息才能续命。

说回行业本身,其实我经常和我们副主编探讨这个行业是不是骗局的问题,有一个点他经常帮VC辩护,他的逻辑是:上一轮周期应用大爆发,导致公链出现过载,所以资本的目光开始转向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不直接与用户端坐接触,导致散户觉得没叙事。他老是告诉我,这个行业还是有价值、有创新的,比如DeFi和NFT。

好吧,我也承认他们有价值,但既然有价值,为什么没有人持续地在这些事情上做创新?为什么要选择放弃过往的成功叙事,去编织新的谎言?我觉得币圈现在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存在主义危机,就是大家意识到尽管区块链或者Web3有很多有前景的应用,但大家好像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个行业目前的用户画像是赌狗。

前两天采访一位AI创业者,尽管他们做的是AI模型蒸馏平台,但实际的产品却是AI占星,他的解释是:要先服务好你的真实用户,活下来之后再想别的。我觉得币圈其实也一样,Uniswap的成功让我们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当你细细想时,你会发现,Uniswap只是一个矜持版的pump.fun。或许我们也该回归本质,服务好当前的真实用户。不过我又知道什么呢,我只是一个刚入圈不久就归零的小韭菜。

好了我吐槽完了,谢谢大家浪费时间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