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ndlerZ,ForesightNews
链上交易体验的结构性瓶颈逐渐显现。尽管AMM模型推动了早期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发展,但其在流动性利用效率、价格发现机制和限价订单支持方面的局限,始终让链上交易与中心化交易所之间存在差距。另一方面,CLOB模型虽具备更高的灵活性与精准度,却长期受限于公链性能和链上执行成本,难以真正落地。
7月7日,MonadLayer1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KuruLabs宣布完成1150万美元A轮融资,由Paradigm领投,0xDesigner、ViktorBunin、Zagabond、TristanYver、KevinPang、WillPrice、AlexWatts、JordanHagan、3nes、ShreyasHariharan、Auri和JoeTakayama等天使投资者参投。
KuruLabs致力于在高性能Layer1区块链Monad上,构建一个结合订单簿架构与自动做市逻辑的全链交易平台。项目希望通过底层架构的重构,为专业交易者和普通用户同时提供更平衡的产品路径。
项目背景KuruLabs是一家专注于构建链上订单簿交易平台的初创项目,成立于2024年,由一支具备高频交易、DeFi协议开发与链上系统优化经验的团队创办。项目目标是打造一个完全基于区块链、同时具备订单簿和自动做市功能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Kuru的设想并非从已有架构中取巧,而是从底层出发,结合现有两种主流模型的优势,在链上复现更接近中心化交易所体验的现货交易系统。
在融资方面,Kuru于2024年中完成种子轮融资,获得200万美元资金,ElectricCapital担任领投方,BrevanHowardDigital、CMSHoldings、PivotGlobal、Breed和VelocityCapital也参与了此轮融资,此外还有KeoneHon、JarryXiao和EugeneChen等天使投资人。这一轮融资主要用于建立技术团队、搭建最小可行产品(MVP)和准备测试阶段。
本次Kuru宣布完成A轮融资,总额为1150万美元,由Paradigm领投。Kuru联合创始人VaibhavPrakash表示,Paradigm在链上市场微观结构的建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计划将A轮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充团队规模所需的资源,并在Monad主网上实现完全链上订单簿的愿景。
技术架构与产品设计Kuru并未沿用目前主流去中心化交易所使用的AMM模型,而是尝试构建一个结合订单簿与自动做市功能的混合系统。其核心思路在于,在链上每个交易对订单簿中引入默认的自动做市算法,使用户在缺乏主动流动性提供者时仍能获得基础报价支持。与传统订单簿相比,这种设计不依赖集中式做市商维持市场流动性,也不同于AMM那种对价格曲线的统一约束,而是提供一种在两者之间灵活切换的可能性。
在操作方式上,Kuru设计了适用于链上环境的订单管理机制。限价单的提交与取消采用低且可预测的gas成本,允许做市商或策略交易者进行频繁操作,而不会因高成本限制其效率。团队同时正在研发一套被动流动性机制,使得普通用户无需管理挂单,也能通过策略合约将资产用于流动性支持。这一方式希望降低参与门槛,同时提升链上订单簿的资金覆盖率。
技术上,Kuru选择Monad区块链作为部署平台。Monad是一条兼容以太坊EVM的Layer1区块链,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6月测试网第二阶段验证节点已上线运行,包括来自33个国家64个城市的161个验证节点。
MonadLabs由几位前JumpTrading开发人员共同创立。2024年4月,该公司完成了一轮2.25亿美元的融资,同样由Paradigm领投,ElectricCapital、CoinbaseVentures、CastleIslandVentures、GSRVentures和Greenoaks等公司跟投。MonadLabs此前曾于2022年5月获得900万美元的种子前轮融资,并于2022年12月获得1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之后又在DragonflyCapital领投下筹集了1900万美元的资金。
与现有EVM公链不同,Monad并未简单复制以太坊代码,而是从底层重构执行引擎,采用并行化架构与流水线调度机制,以提升每秒处理能力和降低出块延迟。内部测试数据显示,Monad可在受控环境中达到10,000TPS的处理能力,并保持一秒出块速度。Kuru依托这类基础性能,构建完全链上、可扩展的撮合系统。由于Monad支持EVM字节码,Kuru也能够兼容以太坊生态中的开发工具和用户端产品,降低迁移成本。
尽管技术架构具备一定前沿性,Kuru也面临现实限制。Monad主网尚未上线,其链级性能与网络稳定性尚未在公开环境下验证。Kuru的产品设计高度依赖链上交易的实时性与可预测性,若Monad无法如期交付,将直接影响平台上线节奏与核心功能的可行性。
生态前景与不确定性Kuru所构建的混合订单簿模型,正处于市场验证初期。该模式试图在现有AMM和中心化订单簿之间提供一种新的链上选择,使做市行为更接近传统交易系统,同时保留去中心化协议的开放性与可组合性。在理想状态下,这种架构不仅能够覆盖主流交易对,也能服务于长尾资产,从而为各种资产类型提供统一交易基础设施。
团队对于市场机会保持相对乐观态度。一方面,链上订单簿的交易逻辑更符合专业做市商和机构投资者的策略习惯;另一方面,在Monad等高性能基础设施支持下,执行效率可能获得显著提升,使原本只能在中心化交易所运行的模型首次具备链上运行的可能。此外,由于Monad对以太坊开发者生态的兼容,Kuru可较为顺利地吸引现有开发者与协议集成其交易组件,为产品拓展留出较大空间。
不过,当前阶段仍存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首先是技术兑现风险。尽管Monad的设计目标具备吸引力,但从白皮书到实际运行环境之间仍存在差距。链上吞吐、交易确认、节点同步等多个维度都可能成为限制条件。其次是用户迁移的实际动力。目前链上交易用户多数已经形成对AMM平台的使用习惯,要说服其改用订单簿模型并不容易。Kuru尽管在机制上支持简化流动性参与方式,但实际效果仍需时间观察。